查看原文
其他

三岁前的养育

于鹏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-10-20


有一句话,叫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”流传在养育孩子的大人之间。


还有另外一句话,叫“小时候的毛病,长大了就好了。”同样流传在大人们之间。


作为一个心理从业人员,我不得不说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”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,而“小时候的问题,长大了就好了。”更像是大人间的一种安慰。


心理疾病的种类千差万别,从短期内就能自行缓解的短暂性情绪失调,到严重丧失社会功能与现实感的精神分裂,尽管可以划分成多个谱系不同类型,但普遍的规律是:


越是严重的心理疾病,越是在早期的养育阶段出了问题。


01

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说过: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儿!


因为婴儿是与自己的看护着在一起的。


婴儿在看护着的照顾中,需要发展出对世界基本的信任感,对他人的依恋与自我体验,早期看护着(通常是母亲)对婴儿的抚养质量,直接决定了婴儿对这个世界的“基础印象”:


婴儿刚刚来到世界上,他向看护着发出自己的需求,而看护着的正确回应都对他生死攸关。


如果一个婴儿的需要总是被恰到好处的满足,在饿了的时候有奶吃,在需要的时候有人抱着,那么婴儿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:


他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,也能够与其他人发生依恋,这样的婴儿将来更容易发展出自信、良好的安全感,以及健康的自尊。


若婴儿的需要总是被看护着忽视,甚至没有回应,那么婴儿就会陷入很深的恐惧之中:

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,他人是不可信的,将来也很难发展出良好的心理功能。


早年需要没能得到很好回应的婴儿,往往对压力跟挫折缺乏耐受,他们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,并且难以化解。当不良情绪无法化解时,他们往往以不良行为的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。


02


我们中国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生理需求,为了宝宝的健康,不惜花大价钱去买国外的进口奶粉。


只是,我们在注重婴儿身体健康的同时,可能忽视了婴儿与主要看护者的稳定关系。


很多母亲在生了孩子后,就把孩子丢给老人看管,然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己带。


这样不稳定的养育环境破坏了婴儿的内在稳定感,使婴儿很难与一个主要看护着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。


婴儿最需要的看护人就是母亲,当母亲把婴儿送给他人照护,婴儿不能经常见到母亲时,婴儿会直觉的是自己不够好,母亲不喜欢自己,因此自己被母亲抛弃了,这会对婴儿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。


在婴儿时期养育中受到的创伤,在亲密关系里很难信任他人,他们往往不敢像对方展示自己不好的一面,在关系之中更多的付出,以防被对方抛弃。


在夫妻或恋人关系里,他们往往会承受更大的焦虑,必须不断确认对方的存在,这样的关系不仅让自己身心俱疲,而且也让对方感到被控制,甚至有可能使关系破裂。


婴儿期的创伤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,只是成人后仍然有机会修复:


一个在早期养育中没有得到好好照顾的人,如果能够幸运的遇到很好的朋友或爱人,发展出了健康的亲密关系,感到自身一切都被对方接纳,不再焦虑自己会被对方抛弃,那么这段新的关系就是在疗愈过去的创伤。


另外,专业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也可以修复早年的创伤,在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中,咨询师就像一个照护者一样,在每周一次的固定陪伴中,帮助来访者重新发展出早年未能形成的依恋关系,当来访者能够与咨询师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,那么他就可以把这种新的关系就带到咨询之外,带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人际关系之中,重新获得关系中的亲密感与快乐。


03


比起婴儿期的照顾,我们中国的家长更看重学龄期的成绩,觉得知识改变命运。


如果说命运是决定了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人,是难以受挫的还是坚强自信的?是能够享受与他人的关系还是在关系里充满焦虑?是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还是不可信的?


如果这些是命运,那么婴儿期的养成就决定了命运本身。


我们几乎都没有3岁前的记忆,因为那时大脑的某些记忆区域还未发育。


可是三岁之前的记忆并没有丢失,它被称作程序性记忆或内隐记忆,深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,就像程序一样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,存在在我们每一次与他人的互动,每一次对世界的感知,每一条对人生的信念里。


随着社会进步,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养育跟教育,但可能还没意识到对孩子最为重要的3年,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,我想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自尊自信,比起在未来以更大的代价去修补创伤改变命运,应该更加重要。


前两天跟一个大学同学见面,他说我们班上一对同学,孩子不到两岁,女生成功在三甲医院呼吸科病房当上医生,每月收入2万以上,只是每35天才能修一天,无法照顾孩子。


男方接过父亲的服装生意,每月月收入比女生更高。两人事业有成,早早买了房子,也都换了车,只是两人平时都很忙,孩子经常交给老人照顾。


我的同学自己也是父亲,在一家医院医务科工作,每月月收入数千,孩子只有一岁多,在家庭经济压力不大的情况下,母亲只管在家带孩子,打算过几年孩子大些再出去找工作。


我想我如果是一个婴儿,我更愿意做后一对父母的孩子,在母亲安稳的照护中形成安全的依恋,获得良好的安全感、自信和自尊,在今后的人生中享受与他人的各种关系,带着美好的期待探索这个广大的世界。



作者简介:

你好,我是于鹏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渔歌轻飏第六期学员。我是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,每周固定接受个人体验,每周固定接受上级咨询师的督导。

如果你需要帮助,我会在渔歌轻飏等你~





预约咨询师请扫码




十一月文章:

“丢脸”是一种说不出的痛

心理咨询很神奇

设置

《心理治疗实战录》摘录

共读《心理治疗实战录》收获 || 渔歌轻飏二期读书小组感言

渔歌轻飏心理咨询科普文章征稿

我是黄嘉锦,我在渔歌轻飏等你

渔歌轻飏读书小组第三期招募

渔歌轻飏心理咨询预约须知

送给狂欢节里被遗忘的孤独

来访者是蛇,分析师是亚当

爱在深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